已传文件:photo/1631586161.png
血管阻塞常导致许多危及生命的症状,如中风、肺栓塞和器官损伤/衰竭,并可能最终导致残疾或死亡。临床上主要使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进行快速有效的溶栓治疗。然而,由于血流中断和血管再通延迟,溶栓药物的输送效率较低。磁性微/纳米具有无创、可远程控制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药物靶向运输。现有用于靶向血栓治疗的磁性微/纳米药物受到纳米药物临床验证的复杂性和磁性驱动系统空间有限的限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郑元义教授(通讯作者)和吴建荣博士(通讯作者)等一种基于传质传输理论的溶栓药物传递策略,并开发了一种具有激光定位和超声成像引导的开放空间C-臂磁调控系统用于体内评估。
本文要点: (1)现有的磁操作系统空间有限或磁场强度有限,不利于在体验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自主开发一套具有开放空间的超声监控磁调控装置,其可以调节纳米集群的聚集及不同方向的运动,以执行适当的任务。在体外和体内对其性能进行充分验证。 (2)研究表明,通过调节磁性纳米粒子群的运动,tPA可以基于传质传输理论通过中断的血流引导至血栓,从而提高溶栓疗效。尤其是,这种策略能够快速建立生命通道,以实现血管及时的再通。体外和体内溶栓实验表明,磁纳米集群在旋转磁场作用下的溶栓效果显著提高。综上所述,这一研究所开发的C-臂磁驱动系统为磁调控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工具,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临床可行的靶向溶栓治疗策略,减少tPA全身循环引起的副作用。
这项工作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115200),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81720108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2030050),上海市科技计划项目(20JC1419500)和上海市科技重大技术专项(2018SHZDZX05)资助。 文献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2105351
本信息源自互联网仅供学术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