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7715390137
18101240246
18914047343
邮件:mxenes@163.com
扫码关注或微信搜索公众号:
二维材料Fronrier
关注后点击右下角联系我们,
进入企业微信。
专业服务在线
多孔铋-碳复合纳米颗粒助力实现快响应且稳定的镍铋电池
实际应用中,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自然能源的利用会受到时间、地点和气候等因素的限制及影响。最好的利用方式即是将其高效地转化为电能,并立即储存到专门的电池设备中。水性二次电池在动力性能、运行维护成本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在规模化电网储能领域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金属铋(Bi)因其具有较大体积容量(~3765 mAh cm-3),适宜的工作电位窗口和高度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被认为是可充电水性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候选之一。然而, Bi系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较差,这使得其全电池的设计与开发进展相当缓慢。更糟糕的是,Bi系材料(如氧化铋等)易加热后分解成单质且单质Bi的熔点较低(仅约271 ℃),生成产物易发生“熔聚”现象。因此,很难通过传统廉价的电极界面优化技术(如碳修饰)来实现结构可控的Bi基复合材料(特别是纳米材料),以缓解电池比容量衰减、稳定性差等问题。
近日,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蒋建课题组提出一个较为独特的电极材料加工方案,即以NH₄Bi₃F₁₀纳米球作为前驱体,经高温处理后成功获取将中空Bi单质纳米颗粒@碳复合材料。值得强调的是,高温加热后,其纳米尺度结构几乎保持不变,未发生熔聚现象。我们认为,该材料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高耐热性(退火温度提升至400oC)与高结合能的Bi-F化学键密切相关。这种Bi@碳复合材料拥有独特的空心纳米结构,具备较高的比表面积、畅通的离子传输通道和强健的机械稳定性,当用作负极材料时能展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倍率特性(20 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具备53.9%的容量保持率),以及长循环寿命(1000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超80%)。更重要的是,通过电极在不同循环阶段的原位表征(如XRD、Raman)分析,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负极独特的可逆相变过程,即“Bi ↔ Bi(OH)3”,组装的Ni-Bi全电池具有较优异的能量/功率密度、快速响应能力和足够稳定的电化学性能,适用用于新能源产生电力的快速收集和存储。
信息来源:Frontiers Journals
版权所有 © 2019 北京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6054715-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