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注 册   |   登 录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7715390137

18101240246

18914047343

邮件:mxenes@163.com

扫码关注或微信搜索公众号:

二维材料Fronrier
关注后点击右下角联系我们,

进入企业微信。

专业服务在线

公司简介
您的位置: 首页 > 公司简介 > 技术前沿

崔屹教授ACS Nano:“硅”矩锂沉积行为再添新妙招!

文章来源:北科新材 浏览次数:5690时间:2020-08-10 QQ学术交流群:1092348845

【研究背景】

由于金属锂(Li)兼具电极电位低和比容量高的优势,是下一代高比能电池负极材料的最终选择。然而,在传统的电解液中循环造成的不可控枝晶生长和体积膨胀,以及引发的低库伦效率(CE)已经严重阻碍了其安全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其中,以下两种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1)结构工程。基于金属Li无“主”特性,将一系列的主体结构骨架用于制备复合锂金属负极,从而成功促进了电池的循环性能。然而,由于rGO骨架的电子导电性,Li优先沉积在外表面,失去相应的保护作用;(2)电解液工程。适当优化电解液是建立稳定的SEI,从而钝化高活性锂金属的关键途径。但通过单一的电解液改进往往也难达到Li致密沉积的结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将优化的“主体”结构与高性能电解液结合起来的协同方法。

【成果简介】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通讯作者)报道了一种同时将之前报道的基于三(三氟乙氧基)甲烷(TFEO)的高性能的高浓度电解液(LHCE)和基于Si纳米粒子嵌入还原氧化石墨烯(SirGO)的主体骨架结合的方法。其优势在于:Si作为金属Li沉积的成核种子,显著抑制了Li在框架外的沉积,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保护Li沉积到主体结构内部。同时,随后通过控制截止电压(0.4V)形成的LixSi合金颗粒作为支撑骨架的结构,从而保持了石墨烯层之间的间隙,即使在Li完全剥离之后,复合电极也不会出现大的体积波动。更重要的是,LHCE有利于构建更加稳定的SEI。基于以上优点,构建的Li||SirGO半电池能够以99.4%的CE稳定循环超过600圈。此外,在N/P=4的Li-SirGo||NMC532全电池中能够以容量衰减忽略不计的循环380圈。因此,这项工作不仅优化了Li金属负极的主体结构,也通过加入一种最先进的电解液,两者结合从而获得了优异的电池电化学性能。相关研究成果“Improving Lithium Metal Composite Anodes with Seeding and Pillaring Effects of Silicon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在ACS Nano上。

【核心内容】

一、Li沉积行为的对比

图1. SirGO与传统rGO的Li沉积行为的对比示意图。(a)Li优先沉积在SirGO内部。反之,Li优先沉积rGO顶部;(b)rGO和SirGO原理图;(c)通过控制截止电压(0.4V),保证复合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LixSi颗粒不变,从而达到电极厚度无变化。

二、复合电极的制备过程

图2a-e显示了Li-SirGO复合负极的合成过程。依次将直径约为100nm的Si纳米颗粒通过剧烈搅拌和超声处理均匀分散在GO溶液中, 随后通过真空过滤,火花反应和熔融Li注入的方式得到Li-SirGO复合锂金属负极。通过相应的SEM图像也能够清晰看出,SirGO具有更大的层间距,能够嵌入更多的Si纳米颗粒。同时,在熔融锂注入后,在层间充满了金属锂,且伴有LixSi合金形貌的颗粒,也可以通过相应的XRD图谱得到证实。

图2. Li-rGO复合电极的制备与表征。(a-e)依次通过真空过滤制备SirGO和将熔融Li注入构建Li-SirGO复合负极;(f)XRD图谱;(g)热重分析(TGA)结果;(h-j)SiGO(h)、SirGO(i)和Li-SirGO的SEM图像。

三、SirGO的工作机制

将嵌入层间的Si纳米颗粒作为金属Li沉积的成核种子的策略成功避免了Li优先沉积在rGO表面的事实。随着石墨烯层间Si纳米粒子的存在,Li首先与Si形成合金,随后再出现锂金属的沉积。基于这样的工作机制,通过图3的SEM图像可以看出,使用Si修饰之后的SirGO能够使金属Li优先沉积在骨架内部,相反未修饰的rGO的表面出现大部分Li,由此构成的Li-SirGO复合电极也呈现出超致密的沉积行为。同时将Li-SirGO的Li剥离后(截止电压为0.4V),显示出均匀分布的LixSi的合金颗粒。

图3. SirGO框架的工作机制。(a,b)在1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沉积1 mAh cm-2锂之后的SirGO和rGO的形貌;(c,d)将金属Li剥离到0.4V前后,Li-SirGO复合电极的横截面SEM图像;(e)(d)中放大区域的SEM图像;(f)相对应的EDS图谱。

四、SirGO的半电池性能

为了证明Si纳米颗粒的嵌入对rGO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组装半电池在1 mA cm-2,1 mAh cm-2的条件下测试CE。相比之下,同样使用1 M LiFSI/DME-TFEO作为电解液的SirGO能够表现出更高且稳定的CE,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当剥离电压为1.5V时,SirGO变现出的CE具有更大的波动,这主要是归因于一些LixSi颗粒与骨架没有完全的电子接触,导致需要有一次的激活过程;以及高截止电压导致LixSi中的Li被脱出,使得电极结构不能被很好保持。因此,将每次循环的截止电压设置为0.4V,使得LixSi中的Li不被脱出,进而提高CE的稳定性。此外,进一步测试了对称电池和阻抗,相比未修饰之前,性能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图4. CE测量和对称电池循环性能。(a)截止电压分别0.4V和1.5V的CE;(b)相对应的剥离/沉积电压曲线;(c)对称电池的循环性能;(d)循环前对称电池的阻抗测量结果。

五、全电池的循环性能

进一步在全电池测试中证实了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分别使用Li箔、Li-rGO和Li-SirGO(~10mAh cm-2)与NMC532正极(~2.5mAh cm-2)组装全电池,同时在60 μl的1 M LiPF6/EC-DEC-FEC-VC和1 M LiFSI/DME-TFEO的电解液中均能显示出循环性能的大幅度提高。这些复合锂金属负极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可充能力,还进一步降低了循环中的过电位。

图5. 全电池循环性能。(a,b, e)使用NMC532正极分别与不同的负极组成的全电池在1M LiPF6/EC-DEC-FEC-VC电解液中的长循环性能,相应的充放电曲线和倍率性能;(c, d, f)使用NMC532正极分别与不同的负极组成的全电池在1 M LiFSI/DME-TFEO电解液中的长循环性能,相应的充放电曲线和倍率性能

【结论展望】

总之,作者通过在石墨烯层之间嵌入Si纳米粒子,进一步优化了以rGO为“主体”框架的锂金属负极电化学性能。这主要是基于:(1)即使没有预先储存的Li的情况下,Si也能作为成核种子致使Li成核在rGO框架内部;(2)循环过程中电压低于0.4V,从而保证LixSi颗粒始终保持在骨架内部,且无体积波动产生。除了电极结构设计外,还将复合负极,与Li兼容的电解液和NMC532正极匹配组装成全电池,在有限Li源的情况下实现稳定循环380圈。因此,将电解液工程与三维复合负极相结合的策略,实现了更高的循环效率和倍率性能。同时也证明了结合多种改进方法对于提升锂金属负极性能的重要性,并将以此加速未来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的进程。

Hansen Wang, Xia Cao, Hanke Gu, Yayuan Liu, Yanbin Li, Zewen Zhang, William Huang, Hongxia Wang, Jiangyan Wang, Wu Xu, Ji-Guang Zhang, Yi Cui*, Improving Lithium Metal Composite Anodes with Seeding and Pillaring Effects of Silicon Nanoparticles, ACS Nano, 2020, DOI:10.1021/acsnano.0c00184

信息来源:能源学人


 

温馨提示:北京北科新材科技有限供应产品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部分网站示意图源自互联网,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际测试结果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产品参数仅供参考,请以实际值为准!
版权所有 © 2019 北京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6054715-2号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17715390137
扫一扫

扫一扫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