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注 册   |   登 录

mxene 学术专题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7715390137

18101240246

18914047343

邮件:mxenes@163.com

扫码关注或微信搜索公众号:

二维材料Fronrier
关注后点击右下角联系我们,

进入企业微信。

专业服务在线

mxene 学术专题
您的位置: 首页 > mxene 学术专题 > mxene 储能

原位电化学策略激活V2C MXene表面钒价态,实现高容量和高倍率水系锌离子电池

文章来源:北科新材 浏览次数:5172时间:2021-01-07 QQ学术交流群:1092348845

【研究背景】

水系锌离子电池使用中性/弱酸性含锌离子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低成本、环保安全和性能优异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望取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二次电池技术,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钒基正极材料凭借钒的多重可变价态,理论上可提供高放电容量,是研制高比能量锌离子电池,实现规模商用的理想选择。然而,该类材料普遍存在电子/离子电导率低以及钒溶解等问题,导致电池倍率和循环性能远不如预期。因此,如何基于钒基正极材料实现兼具高比能、高倍率、高稳定性能的锌离子电池,仍是一项尚待解决的科学难题。

【工作介绍】

近日,深圳大学黄扬博士、张旺博士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侴术雷教授通过利用一种原位电化学充电活化方法,调控V2CTx MXene/电解液界面的氧化反应,在保持 V2CTx 内部V-C-V导电结构的基础上,快速提升外层钒原子价态,实现高比能、高倍率的锌离子存储性能;并系统研究 V2CTx 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结构和化学键合变化,探讨了钒原子价态与锌离子存储性能的相互关系。相关工作成果以“In-situ electrochemically activated surface vanadium valence in V2C MXene to achieve high capacity and superior rate performance for Zn-ion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深圳大学刘英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

具有超高导电性和丰富表面化学性质的V2C MXene的出现,为构建高性能锌离子电池提供了巨大的机遇。由大量V-C-V原子堆叠而成的手风琴状V2CTx,拥有大量有序纳米通道,能有效促进电荷传输,更可作为多分支并联电路,提供高功率输出。尽管二维 V2CTx的表面可以为锌离子的嵌入/脱出提供充足的反应活性位点,然而V2CTx通常仅能提供不合理的低放电容量。因此,目前很少有利用V2CTx作为ZIBs高性能正极的报道。我们认为V2CTx放电容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其V原子(+2和+3)化学价态较低,无法通过充放电过程中的高、低价转换参与多电子氧化还原反应。考虑到钒元素具有多重价态,理论上可以通过提高钒原子的价态来提高V2CTx的锌离子存储能力。更重要的是,如果可以保留V2CTx的导电二维结构,可显著提高钒基材料的电子/离子导电性,进而获得基于V2CTx正极的高容量、高倍率的锌离子电池。

V2CTxMXene家族的一个典型成员,当暴露于水或空气中会逐渐氧化,导致最外层钒原子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这激发了我们通过原位调节其表面钒的价态来释放V2CTx存储锌离子的潜力。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选择性地蚀刻V2AlC前驱体的铝原子,制备出手风琴状V2CTx。将V2CTx粉体与碳纳米管(CNTs)混合,通过真空过滤的方法形成具有三维互穿结构的柔性电极。然后,为了诱导V2CTx最外层钒原子的氧化,在首次充电过程中,V2CTx电极在高于水的稳定电压窗口下进行充电(1.4 V, 1.8 V和2.0 V)。通过精确控制活化电压和时间,我们可以在V2CTx的二维薄片上原位生成了一种纳米高价态的VOx,同时保存其内部有序的纳米通道,即V-C-V多层结构。

1. 不同激活电压下V2CTx电极的形貌和结构演化。(a) 电化学调控V2CTx化合价的示意图。(b-e)原始V2CTx1.4-V2CTx1.8-V2CTx2.0-V2CTxSEM图。(f) TEM图,(g) HRTEM图,inset为1.8-V2CTx对应的FFT图。(h) 1.8-V2CTxEDX图谱。(i)原始V2CTx1.4-V2CTx1.8-V2CTx2.0-V2CTxXRD图谱。

如图2所示,在原始V2CTx中,V-C /V2+V3+的峰值强度较高,说明低价钒占优势,这与之前的报道一致。随着充电电压的增加,活化后V2CTx电极的V-C/V2+V3+峰值逐渐消失,而V4+V5+峰值强度明显增加。这些高价钒物种源自于充电激活过程中表面氧化生成的VOx。深度刻蚀XPS图谱进一步证明内层V-C-V结构在活化之后依然获得了保存。EXANES图谱表明在充电活化后,吸收边的能量升高,说明了钒的氧化态升高,与上述XPS结果一致。此外研究发现,1.8-V2CTx的吸收边缘比1.4-V2CTx的吸收边缘能量更高,接近于VO2 V2O5,表明1.8-V2CTx表面V原子氧化态更高。

2. 不同激活电压下V2CTx电极的化学状态和电子结构。(a-c)钒的原始V2CTx1.4-V2CTx1.8-V2CTxXPS光谱。(d-f) 不同刻蚀深度下1.8-V2CTxXPS光谱。(g-h)原始V2CTx1.4-V2CTx1.8-V2CTxk边扩展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光谱和傅里叶变换V k边EXAFS光谱。(i) 原始V2CTx1.8-V2CTx的小波变换(WT)图谱。

3a表明在没有初始充电激活的情况下,原始V2CTx的容量相对较低,只有55 mAh g-1。有趣的是,经1.4 V的初始充电后,V2CTx的放电容量立即获得了提高,达到172.7 mAh g-1。进一步增加充电电压可以显著提升V2CTx的放电容量。例如,1.8-V2CTx的放电容量为423.5 mAh g-1;由于其高价V含量较高,因此容量远优于1.4-V2CTx。然而,2.0-V2CTx的放电容量下降到348.7 mAh g-1。这种明显的容量衰减是由于2.0-V2CTxV-C-V二维多层结构的坍塌,严重减少了电化学反应位点,并同时阻碍了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子和离子输运。值得注意的是,1.8-V2CTx的放电容量在大电流密度下几乎不受影响。这一优异的倍率性能远远优于许多已见报道的ZIBs正极。

图3. 不同激活电压下V2CTx电极存储锌离子的电化学性能。(a) 原始V2CTx、1.4-V2CTx、1.8-V2CTx、2.0-V2CTx在1 A g-1时的放电曲线。(b) 1.8-V2CTx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c) 1.8-V2CTx的倍率性能。(d) 1.8-V2CTx与其他正极的倍率性能对比图。(e) 1.8-V2CTx与其他报道的ZIBs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对比图。(f) 原始V2CTx、1.4-V2CTx、1.8-V2CTx、2.0-V2CTx的EIS图谱。(g) 1.8-V2CTx在30 A g-1时的循环性能。

为探究V2CTx氧化对锌离子存储性能的具体影响,作者还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估算不同充电活化条件下V2CTx电极对Zn2+吸附能和态密度。研究发现,原始V2CTx Zn2+吸附吉布斯自由能(~1.01 eV)为正值,说明在V2CTx表面吸附Zn2+的难度较大。当V2CTx的官能团经过轻微氧化后形成V2CO2时,其吸附Zn2+的吉布斯自由能迅速降低到-0.14 eV。随着V2CTx氧化程度的逐渐提高,会在其表面产生VOx层,形成VOx/V2CTx异质结构,导致Zn2+吸附能进一步下降至-0.84 eV。该值甚至小于完全氧化的V2O5 (-0.72 eV),说明适度氧化的V2CTx可以促进Zn2+吸附。此外,通过定量分析结果如容量贡献率和GITT等,也可以充分证明1.8-V2CTxV-C-V多层结构的高导电性和纳米尺寸将极大地促进Zn2+迁移,对其高倍率性能发挥有重要作用。

4. V2CTx电极的DFT计算结果、动力学分析和表征。(a-b) Zn2+吸附能、电荷密度差、V2CTxV2CO2VOx/V2CTxV2O5的计算态密度(DOS)。(c) 1.8-V2CTx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d) 基于特定峰值电流CV曲线的log i与log v图谱。(e) 不同扫描速率下电容性和扩散控制性能的贡献率。(f) 充放电时1.8-V2CTxGITT曲线和相应的Zn2+离子扩散系数。(g) 1.8-V2CTx在不同充放电状态的XRD图谱。(h) 不同充放电状态下Zn 2p XPS光谱。

【结论】

通过原位电化学活化调控V2CTx中表面钒的化学状态,作者成功地实现了高容量、高倍率的锌离子存储性能。活化后的V2CTx电极由于表面钒原子结构重构而出现高价钒物种,使Zn离子的存储能力显著增强。同时,通过保留V2CTx内部V-C-V多层结构,为快速电化学反应提供丰富、有序的纳米通道,使其具有高电子/离子电导率。因此,最优1.8-V2CTx正极即使在30 A g-1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高达358mAh g-1的优异倍率性能。通过对活化后V2CTx正极的详细动力学分析,发现其电荷存储机理主要为电容行为,Zn2+扩散系数非常高。这有力地证明了V2CTx电极外层高价VOx与内层导电V-C-V协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构优势。这一发现将促进MXene材料表面调控的相关研究,并推动MXene在高性能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Ying Liu, Yue Jiang, Zhe Hu, Jian Peng, Weihong Lai, Dianlun Wu, Shouwei Zuo, Jing Zhang, Bin Chen, Ziwen Dai, Yingguo Yang, Yang Huang*, Wei Zhang, Wei Zhao, Wang Zhang*, Lei Wang, and Shulei Chou*, In-Situ Electrochemically Activated Surface Vanadium Valence in V2C MXene to Achieve High Capacity and Superior Rate Performance for Zn-Ion Batteries,Adv. Funct. Mater. 2020, DOI:10.1002/adfm.202008033.

信息来源: 能源学人

本信息源自互联网仅供学术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温馨提示:北京北科新材科技有限供应产品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部分网站示意图源自互联网,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际测试结果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产品参数仅供参考,请以实际值为准!
版权所有 © 2019 北京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6054715-2号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17715390137
扫一扫

扫一扫
加微信